現場心得 / 9 條好漢在佛州 — 攻守俱優的陳家駒
9 條好漢在佛州 — 攻守俱優的陳家駒
作者:PEDRO / 時間:2008年09月20日
標籤: 現場心得 , 陳家駒
  • Google Bookmarks
  • Facebook
  • Ping.fm
  • Twitter
  • 轉寄親友

1陳家駒,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,是去年台灣的亞青杯,當時高三剛畢業的他是中華青棒隊的主戰捕手,對他的印象僅止於攻擊能力不錯。大老遠跑去台中,看到從小 跟他一起長大,後來跟他投捕角色互換的黃志龍12次三振完封韓國,在大雨滂沱之中拿下冠軍,但是其實另一個大家都沒注意到的功臣,是在本壘版後面指揮全場 的陳家駒。

球探報告
一個月後,陳家駒就與紅襪隊簽約了,在球探報告裡,他被評為「防守型」捕手,從小就是投手的他很自然擁有捕手吃飯的工具—臂力,此外在本壘 後面引導投手、指揮全場的能力也不錯;打擊上,他是個line-drive打者,棒子黏,不容易三振,有點power。但其實去年夏天兩個國際賽他棒子火 熱的時候,長打比一壘安打還多。

旅美第一年
2身為捕手第一年到國外當然比其他位置辛苦多了,今年早在小聯盟春訓尚未開始時,他就像紅襪春訓營報到了,因為大聯盟那邊缺捕手的關係,他也比別人多了跟大 聯盟球員一起練球的機會,體驗一下與夢想的距離。在春訓營裡,或許是因為被修改打擊姿勢的關係,一開始無法掌握擊球點,三振次數頻頻增加,有時候一場比賽 下來扣掉安打,剩下的打席都是被三振填滿,也因為打不結實,反而不敢盡全力揮擊,形成惡性循環。不過後來隨著手感的找回,心態也跟著調整回來,打擊也有些 許進步。另外,開朗活潑的個性也是一大利多,這讓他在第一年英文進步迅速,很快能融入環境,甚至教隊友用台語來跟他溝通,對一位捕手來說,是難能可貴的。 在GCL第一場先發的比賽,他就有好的開始:4打數4安打,整個六月下來他打擊高達5成56,但是接下來的2個月僅管出賽不是很密集,平均2~3 天,有時候因為一點小傷6~7才上場一次,但是跟許多第一年赴美打拼的台灣球員一樣,不習慣漫長的球季及其帶來的疲憊,打擊率掉到只剩2成左右,最後以2 成55作收。

現場觀察
3第一天在現場看家駒打球,發現他肢體動作非常的豐富,有一次阻殺盜二壘的跑者沒有成功,他用捕手面罩用力敲了一下自己的膝蓋表示懊惱;裁判的好球帶大小不 一,回去休息室可以聽到他的不滿;那天悶了三打席,最後一次打出二壘安打,他在二壘振臂鼓舞自己,這些讓我深深覺的他是個非常投入比賽的球員。第二次去雖 然他沒有上場,但是卻在他身上卻看到到其他旅美捕手身上沒看過的辛苦。打從比賽一開始,他跟另一個當天也沒先發的捕手就不能好好休息,不一會兒就要上去幫 其他後援投手接球,或是每局開始前趁先發捕手還在穿護具的時候上場幫忙接,就這樣整場下來既使沒先發也護具穿穿脫脫的好幾次,跟其他吃瓜子、吹泡泡糖的板 凳球員們形成強列對比。捕手在球場上就像小媳婦一樣,投手需要人接球的時候他們都要搶著去,沒有怠慢的權力,否則只有被投手教練責備的份,沒有教練會特別 挺他們。如果有紅襪隊下來的捕手教練他們還要比別人早到進行特訓。除此之外,家駒那時候左手上還纏著厚厚的繃帶,他表示之前接球早受傷了,但是因為球季快 結束了,也就不管那麼多繼續上場比賽了。當問到捕手跟跑著衝撞的感覺時,他也提到上次跟跑者撞完後,以捕手來說身材嬌小的他早就昏得坐在地上了,哪裡會想 跟跑者幹架呢?

最大的改變
對來家駒來說,來美國以後,最大的進步不是球技,而是心態。其實想想也是有道理,出國前他是台灣青棒捕手的第一把交椅,接的是青棒第一投手 的球,但是去美國才第一天練球,就遇到球速更快的投手。看到世界之大,大聯盟殿堂之高,心態馬上有很大的轉變,相信這也是有些人不管多少簽約金都要出去, 去了以後拼死拼活為了實現夢想的原動力吧!

近看之下,家駒是不是有那麼一點像紅襪隊的王牌日籍投手呢?



姓  名  
  電子郵件 (不會顯示)
  個人網站  
  內  容  
  是否公開
公開   悄悄話
 
  驗 證 碼